初夏,黄河滋养的“塞上江南”,生机盎然。
(相关资料图)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马儿庄灌区灌溉用水监测系统平台前,工作人员远程操控着42座测控一体化闸门、1.07万亩良田田间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分析和精准用水。
盐池县是全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如今,马儿庄灌区的信息化控制模式在盐池县扬黄灌区随处可见。
不只在盐池。宁夏作为全国水资源匮乏省区,坚决落实“四水四定”,完善灌排水网,推广精准灌溉,全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16年的0.511提高到2022年的0.57,探索出了一条以灌区现代化支撑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
推动灌区农业节水增效
✦
“采用节水滴灌,根部注水注肥料,亩产至少增加200斤!”5月21日,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东川村抽穗的小麦地里,村支书周国军细数着节水灌溉的好处。
东川村是典型的生态移民村,20年的开发建设,让昔日“风吹石头遍地跑”的荒原成为一片绿洲。2022年年底,村人均纯收入1.76万元,是2003年的30多倍。
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红寺堡区不断加强水资源管理,全面开展用水权改革,破解水资源总量不足、用水结构不优等问题,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33万亩,实现了超灌溉定额用水户、灌溉用水总量“双零”增长目标。
宁夏现有引黄、扬黄灌区灌溉面积840多万亩,灌溉用水长年占自治区总耗水量的80%以上。灌区农业节水增效,是宁夏节水增效的重点领域。
宁夏加快建设灌溉供水计量设施,大中型水闸、扬水工程主要泵站全部实现自动化远程控制。开展青铜峡灌域、隆德县渝河灌区数字孪生灌区试点建设,推进工程网、信息网、服务网“三网融合”,推动灌区管理提质增效。
✦
打造高质量灌溉保障网
✦
近日,随着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关桥灌区通水,2.5万亩农田首次用上黄河水。从此,当地村民步入管理科学的现代灌区种植模式。
“我们这里十年九旱,种植困难,黄河水引来了,用水再也不困难了!”海原县关桥乡冯湾村村民李德福说。
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总投资7.09亿元,通过建设4级扬水泵站、铺设70公里供水管道,将黄河水抬高590余米,输送至海原县西安灌区,为海原县关桥、西安及海城3个乡镇12万亩农田提供水源。
宁夏一体化推进骨干水网、市县水网和田间配套三级水网建设,打造高质量灌溉保障网。加快实施青铜峡和固海灌区现代化改造、固海扩灌扬水更新改造等,骨干工程砌护率达85%。开工建设11座抗旱调蓄水库,完成海原三塘、中宁马家塘等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形成“长藤结瓜”式抗旱保障体系。
这些重点供水工程的投入使用,在大幅度提高灌区骨干工程输配水能力与效率、缓解灌溉用水困难的同时,还可解决地下水超采等历史问题,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水动能”。
✦
“两手发力”推进农业水价改革
✦
“与大水漫灌相比,采用大田滴灌技术种植青贮玉米,亩均效益至少能增加500元!”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农民李建国说。
利通区积极推进水权水价改革,将“十四五”5.02亿立方米的农业黄河取水管控指标,精准确权到全区105个村的204个干渠直开口、210家工业企业、135家规模化养殖场。通过实行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和阶梯水价制度,制定农业末级渠系水价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政策,倒逼农民节水。
利通区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累计引进水利工程建设资金4.2亿元,重点用于配备计量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基本实现了供水远程操控、精准计量。同时,将原有66家村级用水协会整合组建为11个农业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实行乡镇行政管理、部门业务指导、社会化运作的“水物业”管理,灌区用水矛盾纠纷率下降90%。近日,利通区入选全国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名单。
通过搭建水权交易平台,建立用水权收储和政府调控机制,宁夏赋予用水权融资功能,将水资源变成“水资产”。目前,自治区22个县全部完成农业用水权确权,末级渠系全部执行新水价,近两年完成用水权交易186笔、水量1.053亿立方米、金额3.8亿元。
原标题:《宁夏:以灌区现代化支撑农业现代化》